杜甫,这位被后世尊为“诗圣”的唐代诗人,其人生轨迹与大唐盛衰紧密交织,堪称一部活生生的“大唐人世间”史诗。他生于开元盛世,少年时游历四方,目睹了“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”的繁华景象,却在《望岳》中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情,暗藏对时代巅峰的仰望与超越之志。
安史之乱的爆发,如同一记重锤,将盛唐的辉煌击得粉碎。杜甫被困长安,目睹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的惨状,以《春望》抒发国破家亡之痛;他逃至凤翔,被拜为左拾遗,却因直言进谏屡遭贬谪,仕途坎坷映照出大唐政治的动荡与黑暗。
流离失所间,杜甫的诗笔更深入民间,以“三吏”“三别”等作品,揭露战争对百姓的摧残,展现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的社会不公。他的漂泊,是大唐无数流民的缩影;他的悲歌,是时代最真实的呐喊。
杜甫的一生,从豪门公子到流浪诗人,从盛唐气象到中唐残局,他的诗歌,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命运沉浮,更映照出大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,成为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