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平台回应网友关于“SU7交付周期长”的提问时表示,急用车用户可考虑小鹏、理想、特斯拉等品牌车型,引发行业热议。
自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以来,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受到市场关注,但受供应链及产能限制,部分用户需等待数月才能提车。对此,雷军坦言:“我们正在全力提升产能,但短期内确实无法满足所有用户需求。如果着急用车,小鹏P7、理想L6、特斯拉Model 3都是不错的选择。”
这一表态被业内视为“跨界推荐”的罕见案例。分析人士指出,雷军的建议既体现了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认可,也展现了小米开放合作的态度。数据显示,SU7目前转单率不足15%,远低于同期上市的竞品车型,侧面反映出用户对交付周期的反馈。
受此影响,国内新能源车企股价出现波动。小鹏汽车股价单日上涨3.2%,理想汽车涨幅达1.8%,而特斯拉中国官网访问量环比增加12%。不过,多家车企回应称,未与小米达成任何联合营销协议,用户选择应基于自身需求。
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明认为,雷军的推荐客观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可能促使车企加速提升产能和服务效率。“当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,用户忠诚度较低,车企需通过差异化优势留住客户。”
小米汽车方面透露,其位于北京的工厂正在进行二期扩建,预计年底产能将提升至每月2万辆。同时,小米正与供应链企业协商,通过增加备货、优化物流等方式缩短交付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