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秋季学期前夕,华东理工大学公布的学费调整方案引发社会热议。该校理科、工科及体育专业新生学费将涨至每学年7700,较此前5000标准上涨54%;文科专业学费同步上调至6500/学年。这一涨幅创下国内公办高校近二十年之最,被学生戏称为“学费跳涨时代”的标志性事件。
调价背后:成本压力与资源分配矛盾
校方解释称,办学成本攀升、拨款缩减及教职工薪资上涨是主要动因。数据显示,该校2023年留学生预算逆势增加130万,而国内学生学费占比已超农村家庭年收入的38.5%,远超国际线。一名广西考生表示:“为攒学费,我暑假需在上海打工两个月,若学费再涨,只能选择本地大专。”
缓冲:“老生老办法”与补贴
为缓解冲击,多省明确“老生老办法,新生新办法”,即2023级前学生不受影响。相关部门称,此次调整旨在优化收费结构,将原分类收费合并为统一标准,平均学费从5420/年调至7215/年。然而,专家指出,高校经费过度依赖学费的“二元模式”难以为继,需探索社会捐赠、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