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深圳房地产市场交出复杂答卷:住宅成交51098套,同比增长41.8%,但环比下滑24%,显示出政策刺激效应衰减后的市场调整。在"同比高增、环比回调"的曲线背后,是国内超一线城市房地产转型的典型样本。
区域分化加剧市场波动
龙华、宝安、龙岗三区构成新房市场"黄金三角",成交量占全市67%。但供应端呈现"断崖式"下降:上半年批售总量同比下降44.5%,开发商推盘积极性减弱。二手房市场更显疲态,虽然29231套的成交量同比增长36.6%,但挂牌价与成交价价差达14.8%,宝安片区价差甚至突破18%。
"929新政"的持续效应是支撑市场的主要动力。降低房贷利率、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组合拳,使刚需群体入市意愿增强。但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,3月后市场热度持续回落,5月二手房成交跌破5000套繁荣线,显示出需求端后劲不足。
库存压力与产品迭代
深房中协统计显示,二手房在售量稳定在7万套以上,供求比达1:2.3。新房市场同样面临去化压力,除部分高品质楼盘外,多数项目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规好房子(高得房率产品)正在改变市场格局,这类房源成交溢价率较传统产品高出12%-15%。
未来政策展望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当前市场需要更精准的政策支持。城市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牛凤瑞建议:"可探索'保障房转商品房'、共有产权房优化等制度创新,同时加强租赁市场建设,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。"